网站首页 实时快报 法治舆情 政策快递 善法良治 民生动态 事件曝光 普法宣传 社会调查 市场调查 接访服务 法治访谈 视频举报
首页 > 实时快报

孝德铸魂 产业筑城‖沈阳孝德文化产业园二期封顶 启幕文化新篇

发布日期:2025-11-10 浏览量:138892 

亚洲中国新闻网亚新网11月10日(琬月、多兰)沈阳报道 秋实映初心,孝德启新程。近日,位于沈阳沈北新区的东北首家“百家传承人生博物馆”正式完成主体结构封顶,作为沈阳孝德民俗文化产业园二期工程的核心载体,该项目自2023年8月破土动工,历经27个月的精雕细琢,在2025年11月迎来关键建设节点。这座以中华优秀传统孝道文化为根脉、以现代殡葬仪式文化创新为翼的文化地标,不仅填补了东北区域孝道文化主题博物馆的空白,更在钢筋水泥的浇筑中完成了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的双重奠基。随着二期工程的圆满封顶,三期工程同步推进的建设蓝图徐徐展开,一个集文化传播、仪式服务、产业融合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正加速崛起,为沈阳殡葬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1762749177605750.png

一、封顶时刻:东北首座人生博物馆雏形初显孝道传承落地生

在二期工程封顶仪式现场,塔吊林立间,“百家传承人生博物馆”的主体建筑已初具规模。建筑总面积达8000平方米,采用“传统形制+现代美学”的设计理念,中式轮廓与银灰色的现代幕墙相映成趣,既彰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也呼应了沈北新区文化地标集群的建筑风格——与区域内沈阳非遗数字博物馆的“文化魔方”造型形成文化呼应,共同构成沈北新区“百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东北首家聚焦人生传承与孝道文化的专题博物馆,其核心功能区“百家传承人生博物馆”将集中展示孝道文化的历史渊源、地域特色与时代内涵,通过实物陈列、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让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

“二期工程的封顶,不仅是建设进度的里程碑,更是文化传承的新起点。”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自规划之初便确立了“文化立园、产业兴园”的发展理念,二期工程聚焦殡葬仪式文化的现代化转型,规划建设了数字礼厅、礼仪服务中心、生命文化展示区等多个功能模块,旨在打破传统殡葬行业的刻板印象,通过科技赋能与人文创新,让告别仪式成为生命记忆的温情延续。据了解,园区二期深度融合物联网、5G通信、全息成像等先进技术,引入270°环幕投影系统与智能祭拜平台,构建集视觉、听觉、嗅觉于一体的多感官仪式空间——观众可通过手机预约锁定祭拜时段,远程编辑逝者纪念信息、邀约亲友共同参与,现场则通过智能语音引导完成自助祭礼流程,使传统“遗体告别”升级为“生命故事重温”,为家属提供兼具庄重感与情感疗愈的殡葬服务。这种“科技+人文”的创新模式,既响应了民政部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培育现代殡葬新风尚的政策要求,也填补了东北区域智能殡葬服务的空白。

沈阳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有着深厚的基础与强烈的需求。沈阳市民政局、沈北新区民政局推广“孝道文化”、树立优良家风家训是营造社会文明氛围的重要举措,而孝德文化产业园的建设,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百家传承人生博物馆”的封顶,将进一步完善沈北新区文化设施布局,与沈阳非遗数字博物馆、航空科技馆等项目形成文旅联动效应,成为展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窗口。

1762747963705132.png

二、文化内核:传统孝道与现代文明的双向赋能

“孝道文化不是静态的历史遗产,而是能够融入现代生活、滋养社会心灵的精神养分。”园区文化顾问表示,作为东北首家人生主题博物馆,“百家传承人生博物馆”的核心价值在于实现传统孝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文化表达上,园区既保留了“慎终追远”的传统殡葬礼仪精髓,又结合当代社会需求进行了理念革新——不再局限于血缘亲情的单向感恩,而是拓展为对生命尊严的敬畏、对家族精神的传承、对社会和谐的守望。

这种文化创新在展览内容与仪式服务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借鉴江西天仙精藏设备有限公司“人生博物馆”的成功经验,园区二期打造的生命文化展示区将为普通民众提供人生事迹与纪念物品的展示平台,逝者的文稿、音像资料、书信、奖品、家规家训等均可在此收藏陈列,既满足了亲属的思念之情,也积累了珍贵的民间文化资源,让“身后事”成为家族精神的传承载体。在殡葬仪式设计上,专业礼仪团队将结合家族史定制主题仪式,融入东北民俗文化元素,使殡葬过程成为传递家风家训、传承优良品德的重要契机。正如一位参与前期调研的市民所言:“这里让‘孝’不再是抽象的道德说教,而是具象的生命关怀与情感传递,也让我们的地域民俗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承。”

在产业层面,园区精准把握文化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将孝道文化转化为可持续的产业动能。二期工程规划了文化创意、教育培训、休闲服务等多个配套产业板块,开发孝道主题文创产品、开展礼仪培训课程、提供亲子孝德体验活动,形成“文化展示—仪式服务—产业延伸”的完整产业链。这种“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既让孝道文化获得了更广泛的传播渠道,也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了“创造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重目标,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增长点。同时,项目建设严格遵循“节地生态”的殡葬改革方向,通过立体空间规划与绿色技术应用,在有限土地上实现功能最大化,成为东北区域生态殡葬、人文殡葬的示范样本。

1762749138114007.png

三、三期续航:资源整合构建产业生态合作共赢谱写发展新篇

伴随着二期工程的封顶,三期工程的建设已全面启动。据介绍,三期工程将聚焦“产业融合与生态升级”,规划建设孝道文化研学基地、康养服务中心、文化产业孵化器等功能区域,进一步拓展园区的服务半径与产业边界。其中,研学基地将与沈北新区中小学、高校合作,开发孝道文化教育课程,打造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区域内抗美援朝烈士陵园4A级景区等形成亲子研学线路联动;康养服务中心将融合中医养生、心理疏导等服务,构建“孝亲康养”服务体系,满足老龄化社会的养老服务需求;文化产业孵化器则将为孝道主题文创企业、礼仪服务机构提供政策支持与资源对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文化的传承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产业的发展需要多方资源的联动。”园区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秉持“开放合作、共同成长”的理念,积极联合政府部门、文化机构、科研院校、企业单位等各方力量,构建多元化的合作机制。在文化传播方面,将与媒体平台合作开展孝道文化宣传活动,举办孝道文化节、传统礼仪展演等品牌活动,扩大园区的社会影响力;在产业合作方面,将依托沈北新区文旅局的招商引资资源,搭建对接平台,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在学术研究方面,将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设立孝道文化研究中心,推动传统孝道文化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尤其聚焦东北地域孝道文化与民俗殡葬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762748529144438.png

这种开放合作的发展思路,与沈阳市沈北新区“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提升资源整合能力”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沈北新区人民政府在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动产业园区提质增效,提升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而孝德文化产业园的三期建设,正是这一战略的具体落地——通过整合文化、旅游、康养、教育等多领域资源,不仅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还能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四、时代意义:以孝立城让文化地标成为精神灯塔

2023年8月的奠基到2025年11月的封顶,从东北首家人生博物馆的诞生到多元产业生态的构建,沈阳孝德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历程,正是中华优秀传统孝道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的生动缩影。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们对情感寄托、精神传承的需求日益迫切,而孝德文化产业园的出现,恰好回应了这种社会需求——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表达孝思、缅怀逝者的庄重场所,更通过文化传播与产业发展,让孝道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成为滋养家庭和谐、促进社会文明的精神力量。

1762749235174026.png

作为沈阳的新地标、东北的首家特色博物馆,孝德文化产业园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建筑形态的独特性,更在于其文化内涵的引领性。它以孝道文化为核心,构建了“文化+产业+服务”的三维发展模式,为传统殡葬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也为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开辟了新路径。在这里,文化不再是束之高阁的展品,而是能够创造价值、服务民生的生产力;孝道不再是抽象的道德规范,而是能够落地生根、滋养心灵的生活方式;东北民俗文化也不再是零散的传统符号,而是融入现代生活、焕发时代活力的文化基因。

站在二期封顶、三期启航的新起点,沈阳孝德文化产业园正以昂扬的姿态,朝着“国内领先的孝道文化传承基地、现代殡葬仪式创新平台、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的目标迈进。未来,随着园区的全面建成与运营,它将不仅是沈阳的城市名片、沈北新区的文旅标杆,更将成为中华优秀传统孝道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阵地,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孝德铸魂、产业筑城的精彩篇章。

审稿:哈斯


上一篇 : 铜仁市万山区政府与“哈瓦国际航空”共绘低空经济发展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