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实时快报 法治舆情 政策快递 善法良治 民生动态 案件曝光 普法宣传 社会调查 市场调查 接访服务 法治访谈 视频举报
首页 > 善法良治

当良知在寂静中发声——权力却在暗影中布网

发布日期:2025-09-29 浏览量:53212 

廉公调查网930日杭州报道(李治) 在无数个不眠的夜晚,一位普通公民伏案写下实名举报信,字字如刀,割开腐败的疮疤;句句如炬,照亮被遮蔽的真相。他或许只是基层的一名职工、一名退休干部、一位被不公对待的群众,但他选择站出来,以个体的微光对抗庞大的权力机器。他相信法律,相信组织,相信正义终将到来。然而,令人扼腕的是,在一些令人震惊的案例中,那些深陷贪腐泥潭的官员非但没有悔悟,反而在东窗事发前的最后时刻,上演“狗急跳墙”的疯狂——他们动用尚未被完全剥夺的权力,编织一张张无形的网,将举报人推向孤立无援的深渊。

他们或授意公安以“莫须有”的罪名频繁传唤,制造心理恐惧;或操纵单位进行“软性迫害”,调岗、降薪、边缘化,让举报人寸步难行;或泄露举报信息,纵容被举报人及其关系网对举报人进行骚扰、威胁,甚至煽动网络暴力,将其污名化为“闹事者”“别有用心之徒”。更有甚者,动用刑事侦查手段,以“经济问题”“作风问题”为由,对举报人展开“精准打击”,企图用国家机器碾碎一个普通人的正义诉求。

这已不是简单的权力滥用,而是一场对法治精神的系统性围剿,是对公民监督权利的赤裸践踏。当举报者因揭发腐败而陷入困境,当正义的代价高到令人望而却步,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令人不安的现实。

在某些角落,权力的天平已然倾斜,监督的通道正被悄然封堵。这不仅是对个体勇气的摧残,更是对社会信任的侵蚀。每一起打击报复举报人的事件,都在无声地告诉公众:“揭发,是有代价的。”久而久之,沉默将成为常态,腐败将更加肆无忌惮,正义将被迫退场。而一个失去监督的社会,注定无法走向清朗。

因此,我们不能再将此类事件视为“个案”或“偶发”,而应将其置于国家治理现代化、法治中国建设与政治生态净化的战略高度来审视。“保护举报人,不是施舍,而是对法治的敬畏。捍卫监督权,不是让步,而是对权力的驯服。” 每一次对举报人的打压,都是对制度公信力的一次重击;每一次对报复行为的纵容,都是在为腐败滋生提供温床。

今天,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严的制度、更强的行动,为那些敢于说真话的人撑腰,让阳光照进每一个被权力阴影笼罩的角落。因为,

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能只靠“清官”来维系,更要靠千千万万愿意为正义发声的普通人。

【审稿:阿渊】


上一篇 : 腐败官员滥用职权指使公安打压举报人系列二:权力异化下的法治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