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实时快报 法治舆情 政策快递 善法良治 民生动态 事件曝光 普法宣传 社会调查 市场调查 接访服务 法治访谈 视频举报
首页 > 普法宣传

【良友点评】“为人民服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发布日期:2025-11-21 浏览量:129889 

(特约评论员   良友)

“为人民服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看似仅多了“全心全意”四字,实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从“价值倡导”到“绝对忠诚”的境界跃升,是权力本质从“履职要求”到“信仰坚守”的深刻淬炼。四字之差,不是文字的简单叠加,而是对执政者初心纯度、责任厚度、担当强度的终极拷问,更是划分“合格”与“卓越”、“功利”与“信仰”的根本标尺。

“为人民服务”是公职人员的底线伦理,是权力运行的基本准则。从封建时代“民为邦本”的政治智慧,到现代治理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设计,“为人民服务”始终是公共权力的合法性来源。无论是窗口单位的一次便民服务,还是政府部门的一项民生政策,只要秉持“不与民争利、不为民添堵”的底线,便可称得上践行了这一基本要求。但现实中,部分公职人员将其异化为“选择性服务”——对易出政绩的事“积极作为”,对难啃的硬骨头“推诿扯皮”;对关系户“特事特办”,对普通群众“按章刁难”。这种“有条件、有保留”的服务,本质上是将公共权力异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违背了“为人民服务”的核心要义,更暴露了权力观的扭曲。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则是共产党人的信仰宣言,是超越功利的精神追求。“全心全意”四字,划定了服务的三个维度:在态度上,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谦卑,而非“官本位”的傲慢;在范围上,是“一个都不能少”的普惠,而非“选择性倾斜”的偏心;在程度上,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而非“点到为止、浅尝辄止”的敷衍。从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到谷文昌“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再到张桂梅“化作一束光,照亮女孩们的路”,一代代真正的共产党人用行动诠释着“全心全意”的深刻内涵——他们放弃个人得失,扎根基层一线;他们不顾个人安危,直面风险挑战;他们不求名利回报,只为百姓幸福。这种“无条件、无保留”的服务,源于对“人民至上”的绝对信仰,源于对“执政为民”的绝对忠诚,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成员的显著标志。

四字之差的背后,是权力本质的认知分野。“为人民服务”若缺乏“全心全意”的约束,极易滑向“为人民币服务”“为权力服务”的异化轨道。现实中,一些腐败分子动辄以“为群众做了多少事”标榜自己,实则利用职权大搞权钱交易、利益输送;一些地方政府打着“为民办实事”的旗号,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看似“服务人民”,实则劳民伤财。这些现象的根源,就在于将“为人民服务”当成了可伸缩、可变通的口号,而忽视了“全心全意”所要求的纯粹性和绝对性。相反,只有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从根本上遏制权力异化的风险——当服务成为信仰,而非手段;当人民利益成为唯一追求,而非附加条件,权力才能真正回归其公共属性,执政根基才能真正坚如磐石。

新时代语境下,重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共产党人更需守住“全心全意”的初心本色:在决策时,多问问“人民群众需要什么”,而非单纯的“上级满意什么”;在执行时,多想想“如何让群众更便利”,而非“如何让自己更省事”;在评价时,多看看“群众是否真正受益”,而非“报表数据是否好看”。这既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更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民心向背的关键所在。

“为人民服务”是底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高线。底线是必须坚守的准则,高线是永无止境的追求。对于真正的共产党人而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信仰、刻在骨子里的担当。唯有始终保持“全心全意”的纯粹与坚定,才能在时代浪潮中站稳脚跟,在权力考验中保持清醒,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让“人民满意”成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

作者:良友

【审稿:阿渊】


上一篇 : 以宪法为“紧箍咒”,做新时代合格党员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