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实时快报 法治舆情 政策快递 善法良治 民生动态 事件曝光 普法宣传 社会调查 市场调查 接访服务 法治访谈 视频举报
首页 > 民生动态

【良友锐评】何祚庥配不配批评毛泽东思想?

发布日期:2025-11-09 浏览量:125083 

(特约评论员 良友)

要回答“何祚庥配不配批评毛泽东思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厘清两个核心前提:何为毛泽东思想的本质与地位,何为批评者应具备的资格与立场。答案显而易见:何祚庥既无认知根基,又无敬畏之心,更无正当立场,完全不配对这一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科学思想说三道四。

1762646774183641.jpg

毛泽东思想绝非个人主观臆断的产物,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被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反复证明的正确理论体系与经验总结 。从“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到“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立场观点方法,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到新中国的建立,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苦难命运,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历史地位与科学价值早已被历史和人民所公认。批评这样一种关乎民族命运、凝聚集体智慧、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思想,绝非仅凭个人好恶随意置喙,而需具备深厚的历史认知、严谨的理论素养和敬畏历史的基本立场——这恰恰是何祚庥所缺失的。

更值得警惕的是,何祚庥对毛泽东思想的所谓“批评”,本质上是对科学理论的歪曲与滥用。早有公开信息显示,他曾试图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证明层子的存在”,而这一牵强附会的论证已被国际学界明确证明是错误的 。这一事实深刻暴露了他对毛泽东思想的认知偏差:他既不理解其作为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核心内涵,也无视其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本质要求,反而将其当作随意套用的工具,进行违背科学规律的荒谬嫁接。这种连基本理论内核都未能把握的人,却动辄以“批评者”自居,其言论不仅缺乏学术严谨性,更带有明显的主观偏见与误导性。

更进一步说,批评的前提是尊重历史、尊重实践。毛泽东思想是在同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斗争中形成并发展的,其本身就蕴含着自我完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但这种发展与完善绝不是对其核心立场和科学体系的否定。何祚庥的所谓“批评”,恰恰回避了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与实践价值,无视其为中国带来的历史性变革,转而进行脱离实际的片面解读与无端指责。这种缺乏历史语境、违背客观事实的“批评”,本质上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对革命先辈的不敬畏,对民族精神财富的亵渎。

毛泽东思想早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成为凝聚人心、指引方向的精神旗帜。对这一科学思想的任何批评,都必须建立在全面学习、深刻理解、尊重历史的基础之上,绝非任何缺乏认知、心怀偏见者可以随意为之。何祚庥以错误的理论应用歪曲毛泽东思想,以片面的视角否定其历史价值,这样的“批评”既无资格,也无意义。

历史和实践早已给出答案:真正配得上讨论毛泽东思想的,是那些尊重历史、敬畏实践、愿意深入学习并自觉运用其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的人。而像何祚庥这样,既无认知深度,又无敬畏之心,仅凭主观臆断歪曲科学理论的人,根本不配拥有批评毛泽东思想的资格。我们应当警惕此类错误言论的误导,坚定对毛泽东思想的信仰与认同,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在实践中传承发展,守护好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者:良友

【审稿:阿渊】


上一篇 : 【良友随感】漫谈记者